乃東枯、菖蒲華、半夏生
《思歸時初為校書郎》
〔唐〕 白居易
夏至一陰生,
稍稍夕漏遲。
塊然抱愁者,
長夜獨先知。
悠悠鄉關路,
夢去身不隨。
坐惜時節變,
蟬鳴槐花枝。
在北半球,夏至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、黑夜最短的日子,此後白日漸短、夜晚漸長。夏至也稱「夏半」,即夏天走了一半,天氣雖然日益炎熱,但離立秋也只剩下夏天的半程。
由於日本正逢梅雨時期,日照時間沒有那麼長,因此一般人不會覺得白天特別長。台灣民間則有「夏至,風颱就出世」的俗諺,表示夏至過後,梅雨季節結束,緊接而來的就是颱風季。
夏至養生清熱降火食補
- 古人有「夏至防痓夏」的食俗,例如夏至時節研磨豌豆粉拌蔗霜為糕,夾以桃杏花紅等果品,豌豆可退火袪夏,吃了不容易生夏天的疾病。此外,夏至新麥登場,所謂「冬至餃子夏至麵」
,夏天多吃麵、少吃白米
,較不易得腳氣病。
- 冰品吃多當心消暑不成,反而升體內虛火。許多傳統夏日清涼食,像綠豆,加冰糖煮成綠豆湯冰鎮喝,可消午後暑氣;晚餐吃綠豆粥配小菜也可去暑熱。
- 補充水分可喝青草茶清體熱,也可把苦瓜、芹菜、蘋果、鳳梨打成綜合果汁,補充水分也補充多種礦物質。
夏至年中要事
日本
- 6月30日 夏越の祓(ながしのはらえ):這天神社寺院紛紛豎立茅輪、舉行夏越祓儀式(淨身、祈求無災厄),以祈求下半年無病消災,平安度過季節轉換時刻。
- 7月2日頃~七夕(7月7日) 半夏生(はんげしゅう):喜陰喜濕的植物半夏開始生長,從夏至算起第11天稱為「半夏生」,農民視此日為插秧的期限。
華夏
- 夏至在中國古代是大節,官方會舉行祭夏大典,民間也會大肆慶祝,舉辦夏至筵宴請親友。直到清代前,文武百官在夏至可放假三日,回家歇夏以避酷暑。夏至時古人會在門戶上繫彩色絲帶,據說可防百鬼、也可除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