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賀屋與劉黎兒相見歡
2010-12-08建國百年祝福大家~百事可樂~百面妥當~^^
2010-12-31三十三歲踏上學藝之路 為和果子注入台灣精神
33歲才決定轉換跑道,吳蕙菁為了追求生命中的真愛,從零開始學習日文,並貸款赴日修業,學做和果子。她的故事告訴我們,在文創產業要成功,除了創意外,還需要很多的勇氣。
撰文/ 謝富旭 攝影/ 陳永錚
唐和家 打進加賀屋的高級伴手禮
日本民謠歌手元千歲的悠揚歌聲在房裡繚繞,吳蕙菁穿著日式工作服,穿著整齊的髮髻、直挺著腰桿,神情專注地為手上的東西形塑優雅的造形。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,這裡是某位藝術家的工作室,然而,吳蕙菁手裡捏著的不是陶土,而是可以吃進肚子裡的和果子。
吳蕙菁所創辦的唐和家,成立僅二年多,已成功打進日式溫泉旅館加賀屋、日本在台神社,以及高級伴手禮等市場。創業前,朋友們對一顆從八十元起跳,甚至逾五百元的和果子能否在台灣賣得動,均表懷疑。但如今唐和家不僅月營收達二十幾萬元,吳蕙菁更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和果子達人。
五十音都不熟就毅然「征日」
六年前,吳蕙菁靠著一股莫名的勇氣,下定決心擺脫長達七年之久的平面設計師上班族生涯。三十三歲那年,她的人生遭逢低潮,不僅工作面臨瓶頸,與結褵多年的先生,感情也出現了裂痕。這時,因為有一次在日本節目「電視冠軍」中看到和果子達人比賽,被日本傳統甜點動人心魄的美震懾到,心想「我也要追求那樣的境界」。就這樣,心裡的一股衝動讓她踏上了一段人生的冒險旅程。
三十三歲,還是個可以逐夢的年紀嗎?當時的她不但連日語基本的五十音都不會,能不能順利進入製果學校都是大問題。其次,七年來她上班所存下的錢相當有限,能不能支撐她在日本的開銷也是個問題。當然,最重要的是,學成歸國後,能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更是大問號。
儘管心裡的一連串質疑聲不斷地湧出,但吳蕙菁心中想過不一樣人生的渴望卻如脫韁野馬般地無法遏制。「我一直都很任性,這可能是缺點,但也可能是優點!」「去日本學和果子可能會失敗,但如果因為膽怯不去,遺憾會一直折磨我到老,所以我決定去試試看!」她回憶當時的決定說。
就這樣,一位對五十音都還不嫻熟的三十三歲熟女,踏上了「征日」的旅程。到日本的第一年,先從語言學校讀起,吳蕙菁的程度不僅比同學差,記憶力更不如預備日後在日本讀大學的年輕同儕。
東京製果學校讓她大開眼界
「班上同學讀三遍就背得起來的單字,我硬要花比別人數倍的時間才會記得!」吳蕙菁很清楚,讀語言學校的她,幾乎沒有任何優勢,最大的優勢就是毅力與努力。「當你已經沒有退路時,唯一能做的事,就是往前衝!」
在日本留學的第一年,吳蕙菁的生活彷彿軍隊裡的魔鬼訓練營~~規律而清苦。唯一不同的是,沒有魔鬼教官在鞭策她,她自己得要鞭策自己。每天,她六點起床開始苦讀,在上學搭電車途中也在背單字,熟練文法。下課後,也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學習。「那是我這輩子讀書最用功的時期!」她說。
日本語言學校還提供一個獎勵,只要一年後的語言測驗達到某一個標準,就可以獲得二十萬日圓的獎學金。吳蕙菁說,我不僅很需要那筆錢,更把語文檢定標準當作目標,全力地衝刺。為了學好日語,她還搬離了學生宿舍,她說,那裡有太多台灣留學生,會減少講日語的機會。一年後,她的日語檢定符合標準,不僅拿到獎學金,也順利地進入日本東京製果學校就讀。
進入東京製果學校,她成為班上最年長的學生,同班同學都是十七、八歲的年輕小夥子。年輕人好動愛玩,常導致反應較慢的「阿姨同學」遭到池魚之殃。她回憶,有一次同學拿著桿麵棍追打玩耍,她因閃避不及,而挨了一記「悶棍」,差一點腦震盪。「我時常告訴自己,要想著如何融入他們,而不是老想著要如何『忍耐』他們,這樣日子才會過得快樂一點。」她苦笑著說。
製果學校的訓練讓吳蕙菁開了眼界。和果子的製作是一門結合工藝與藝術的甜點技術。除了最基本的食材處理外,和果子師傅所使用的工具全都需要自己製作,因此,木工也是必修課程。為了表現出和果子的「形」與「意」,舉凡藝術、美學、文學、茶道等,都在修業範圍內。
在東京製果學校第一年,吳蕙菁靠著半生不熟的日文程度,不僅學科名列前茅,術科更是傲視同班同學。但是,她很清楚,製作和果子的功夫要更上層樓,而且要在僅剩的一年時間裡快速提升,一定要走出教室,去外面的世界見識。
於是,在製果學校的第二年,她央求一家擁有六十年歷史的和果子店老闆娘讓她進去實習。「老闆娘起初不肯,但這可以理解,日本和果子本來就是一個很保守的產業,外國人要進去當學徒本來就不容易!」「但七十歲的老闆娘終究心軟,捱不過我的要求,答應讓我進去打工了。」
但是,光實習還不夠,吳蕙菁不斷地參加和果子比賽來磨練自己的技巧與提升藝術含量。「參加比賽不僅可以觀摩別人,還可以聽到評審對自己作品的批評,讓自己知道不足處在哪裡。」
畢業展中,作品讓日本達人都驚豔
製果學校的第二年,也是赴日留學的第三年,就在上課、打工、參賽的忙碌日子中度過。吳蕙菁的和果子工藝在不知不覺中有長足的進步。在畢業展中,她以中國唐詩「楓橋夜泊」為題創作和果子,作品中有明月、小橋、孤舟以及用糖粉充當殘雪,讓日本老師大為驚豔。更以這套作品報名專業職人比賽,以學生身分奪下評審特別獎。
其中的一位評審,就是讓吳蕙菁當年下定決心學習和果子的「電視冠軍」和果子七連霸達人高橋弘光,高橋對吳蕙菁的作品大為激賞,更對她說了很多鼓勵的話。
而打工的和果子店老闆娘也因肯定吳蕙菁的技藝,而決定正式聘用她擔任師傅。畢業後馬上找到工作,還是最喜歡的和果子製作,讓吳蕙菁雀躍不已。但是她萬萬沒有想到,她向日本政府申請的工作簽證竟然遭到駁回,這個訊息又讓她從雲端跌落谷底。三年期留學簽證一到期,吳蕙菁被迫打包回台。
網路銷售打破產業保守作風
回台灣後,現實問題接踵而來。首先,在日本留學所欠下的銀行貸款等著她去還。為了還錢,她把房子賣了,但這還不夠,她還是得「重操舊業」,接平面設計的案子過生活。這時,婚姻也亮起了紅燈,老公的花心讓她傷透了心,最後也以離異收場。
沒有資金、空有一身好手藝的吳蕙菁選擇網路創業。她請專人建置網站,用網購方式推廣,開張第一個月,營業額僅二千元。不過,第二個月,奇蹟發生了,日本的宗教團自動找上門來,而且還成了唐和家穩定的客源。有一次在電視台示範製作「菊姬」和果子展現的俐落刀工,更讓唐和家知名度大開。於是情人節送禮、中秋節以及公司送禮的訂單接踵而來。
「我跟我打工的日本和果子店老闆娘報告說,我用網路及宅配在賣和果子,這種想法讓她認為我離經叛道!因為日本和果子業者一直認為,和果子是貴族吃的甜點,怎可以用網購及宅配來降低身分!」
「不過,如果不思變通的話,在台灣要推廣和果子根本難如登天!」吳蕙菁感慨地說。
吳蕙菁以日本和果子當作創作基礎,注入中國文化元素,並打破日本和果子產業保守、不思變通的行銷習慣,開創和果子台灣新市場,再度證明,勇於創新的人總是會有路走的。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今周刊這期把我說得像台灣阿信一樣~
或許嘗過苦寂的人才知道如何帶給人歡樂~
我只能說除了笑以外的表情我不擅長~
希望轉念能醞釀下一站幸福~^^
Emily Wu